之前关注的家长们大家好,书接前篇,这边给家长介绍的是:课程体系以及作息时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1.课程内容多样化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衔接班就是因为衔接班繁重的课程和老师枯燥的授课形式,单一、刻板的课程是很多培优机构被教育者和家长诟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谨记我们需要的是将小学幼儿化、学前化,是为更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小学的适应能力而服务的,不是为了扼杀孩子们的童年快乐。我们要坚决对单一的只有识字、英语、数学的课程设置说NO!在课程中应该更多的有诸如美术、舞蹈、软陶等艺术类课程。比较先进和优秀的机构应该包含一些经典传统的课程,因为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对传统的传承是非常的看重,这些课程比如:茶艺、围棋、国学等,这些课程虽然不会对孩子的知识体系有多大的显性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气质养成、端正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2.教学模式幼儿化、趣味化
为什么孩子对很多是培优机构有很大的抵制情绪呢?大部分是对课程不感兴趣,为什么对课程不感兴趣呢?让一个5岁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让他从五彩的颜色直接转变到抽象数字的数学和计算,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怎么让孩子爱上抽象的符号和汉字呢?这就是考量各个机构的核心能力的地方,否则简单粗暴直接的教授,各位大学毕业的家长我们自己在家就可以教,为什么会把送到机构呢?家长追求的无非就是快乐学习、学习快乐!所以各位家长在选择机构的时候不要把场地放在首位,首先一定要争取到试听课的机会,真实的体验机构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只是一个空架子,有没有实际落地实施。
3.教学目标适龄化
现在很多的机构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功利心理,盲目的制定超过孩子心理接受程度的内容和教学计划,所以在选择机构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孩子,拿捏程度并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我见过太多身为父母的朋友跟我说:“我觉得我是对的,可是我看到邻居**还有小学的**,人家钢琴都考级了,那个谁英语都能跟老外对话了,还有那个谁人家都舞蹈几级了”,真实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可是我再重复一遍,课程方面一定不要跟风,一定不要跟风!适合、合适的教育目标才是对的!否则,孩子上小学学什么呢?
4.课内外活动多姿多彩
玩!玩!玩!很重要,替孩子们说一句话:我想玩!我爱玩!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有一句话流行了很多年,久到家长们都能耳熟能详了,这句话叫“玩中学”!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和笑话!还“玩中学”呢,中国有多少个幼儿园课堂是会让孩子们离开小椅子起来做互动呢?有多少幼儿园的玩具只是个装饰,给来咨询的家长看的呢?即使有时间出来玩,孩子是不是只能排队围着一个滑梯机械重复着上来下去,老师一脸小心谨慎在旁边扮演者一个保护者的身份,又有几个老师能离开玩具,带着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疯”呢?离开了玩具,孩子们会玩什么?身为父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孩子。家长、老师都埋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不听话,没有规则意识!我就想知道为了偷懒我们塞给孩子Pad、玩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压根就不知道规则是什么鬼!而集体游戏的参与必须先认真听游戏规则,知道怎么玩,所以希望在选择培优机构的时候更希望,能有一个小操场,让孩子们能跑跑跳跳,让欢声笑语洒满他们的童年!更让他们的童年有伙伴的嬉戏的美好,不要让玩具填满孩子的童年。
5.合理的作息时间
这里面简单就是两点:
Ⅰ.一节课不能超过35分钟
Ⅱ.一定要有午休(躺在床上)